宁波社科:宁波记忆 | 一抹章水红

时间:2025年06月03日    编辑:宣传部    来源:宁波社科     浏览次数:

许多人知道章水,或许是因为春天里漫山遍野的樱花、夏日里潺潺流淌的小溪、秋天里碎金铺地的银杏林,冬季里晶莹剔透的白雪,又或是因为吃过柔中带韧的章水切面、香糯粉韧的花旗洋芋艿、口感细腻的番薯粉丝、风味独特的雪里蕻菜。其实,章水的名片还有许多,它是宁波重要的水源之乡、资源丰富的生态旅游之乡,还是樱花之乡、浙贝之乡和著名侨乡。然而,拥有如此丰富美丽景色的章水,它的底色是一抹浓烈的红色。

今天,就让我们重温这片红色热土上的故事,重新认识这个孕育英雄的地方。

这抹红,是镌刻在章水大地上的红色印记

章水镇地处四明山腹地,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,素有“四明锁钥”之誉。抗日战争时期,这里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域。解放战争时期,这里又成为南方游击战的重要区域。如今,散落镇域的众多革命遗迹、遗址和遗存,串联起一部鲜活的红色史诗。

矗立于镇中心的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,是宁波市最大的综合型革命烈士陵园,安息着700多位革命烈士,承载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。

青山埋忠骨,翠柏伴英魂。为了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烈士,1944年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等共同在樟村发起了安葬行动,并在墓前竖立了“抗日反顽斗争死难烈士纪念碑奠基石”石碑。1951年,在此兴建了烈士陵园和纪念塔。后经多次扩建整修,陵园成为了今天占地 10 多万平方米的规模。

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一直是宁波地区的红色精神高地。2015年,烈士陵园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名录,是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、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,成为党员干部的“初心课堂”、青少年的“红色研学基地”。高耸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与陈列馆中的泛黄史料,无声诉说着“一寸山河一寸血”的壮烈。

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 图源:海曙区人民政府网站

离陵园不远的崔岙村启明小学,青瓦白墙间藏着惊心动魄的往事。1929年,革命先驱、文学斗士崔真吾返乡变卖祖产创办学校,启明小学遂成为了地下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场所,教师们以教书为掩护,向学生和群众传播革命思想。如今,学校旧址的教室墙上仍保留着当年学生刻下的“抗日救国”字样,字迹稚嫩却力透墙壁。

崔岙村还是李艺同志从事民运工作的地方。蜜岩村的中共鄞奉县委、鄞奉县办事处遗址(纪念亭)、鄞县民主政府成立大会旧址、朱梅村的鄞县县大队驻地旧址、杜岙村的浙东银行抗币印刷厂遗址等见证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。章溪村的天打岩伏击战遗址、樟村的文昌阁战斗遗址、大皎村的细岭缴枪战斗遗址、杖锡村的蓝碧轩四烈士公墓等则诉说着战士们的英勇与牺牲……

这些遗址都勾勒出当年军民同心、浴血奋战的图景,成为浙东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党领导浙东人民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、艰苦奋斗、无私奉献的历史见证。

这抹红,是传承于章水人民的红色基因

革命年代,四明山的土地浸染着忠魂热血。和平时期,这里的人民续写传奇,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发扬。

李敏,这位被人们称之为“浙东刘胡兰”的女英雄,18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被党组织派到启明小学,以教书为掩护,从事抗日斗争。1944年,李敏不幸被捕。敌人用尽一切伎俩,也没能从她身上得到任何口供,用刺刀将她杀害。她牺牲时年仅21岁。

“李敏,你的牺牲,像闪电一样,闪击着每个人的心。反动派把你刺了二十几下……你宁死不屈,用你最后的一口气,喊出:‘中华民族解放!’然后,镇静地、悲壮地闭上了眼。”这首在 1944 年发表于《新浙东报》上的悼念李敏烈士的诗,至今仍回荡在章水人民的心间。

在章水举行的新书首发式 图源:海曙区人民政府网站

独腿英雄王厚生的坚持同样动人。他在战斗中负伤,被迫截去右腿下肢。1945年浙东纵队北撤时,为了不影响部队行动,他主动要求留在当地坚持斗争。之后,王厚生就落户在细岭村,开荒耕地,自给自足,养家糊口,为地下工作的同志提供情报。

在三年困难时期,王厚生还坚持教育自己的几个子女不可拿集体一口粮食。他一直为章水默默无闻地贡献力量,子女们也没有对外过多地宣传或炫耀,而是平平静静地遵循着父亲的精神,低调地过日子。直到去世四十多年后,他的光荣事迹才被陆陆续续地还原出来,被群众尊称为“宁波最后一名被发现的抗日英雄”。

红色基因在建设年代迸发新光芒。新中国成立后,水利工程师郑胜丕返回家乡参加水利建设,他是土生土长的章水镇郑家村人,为家乡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。1958年,他和杨华根等人设计试建大皎水电站,带领村民在海拔800米的大皎村筑坝。寒冬腊月,郑胜丕跳入冰水堵漏,落下终身腿疾。大皎水电站建成当晚,村民围着电灯又哭又笑。

进入新时代后,章水涌现了带着群众一起致富的杖锡共富带头人鲁根水、扎根基层40多年的高山群众健康守护人沈姣叶、辞去省城工作返乡做浙贝母农业传承人邵将炜等一批“最美章水人”,引领榜样示范,弘扬时代新风。

一批批、一代代的章水人,怀着爱乡报国的热忱,怀着爱党爱民的理想,吟咏着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,自觉地加入到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。

这抹红,是推动着章水发展的红色动能

章水境内群山连绵,山势险峻,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形成了章水主要以农业为主,农民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种植水稻、茶叶等农作物的发展条件,早些年又受限于技术水平和市场条件、交通不便等因素,农民们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,经济基础较为薄弱。

随着党和国家对革命老区建设支持的不断完善,章水镇党委和政府带领章水人民深挖红色文化内涵,提升红色资源赋能水平,激发革命老区发展的内生动力,秉承“红色引领,绿色发展”理念,推动“红”“绿”资源价值转化,现代农业、新型工业、文旅产业齐头并进,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生态环境持续优化,红色旅游与生态休闲融合发展,章水成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,成为宁波市第一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,实现了章水从纯农业镇到生态新镇的蜕变。

近年来,章水镇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,建设了宁波最大的、集党建、农旅等元素为一体的红色党建综合体——红色党建体验中心,以镇村联建模式成立的宁波首家乡村振兴公司为纽带,以沿线各村为主要成员单位串联组成了“红色信仰线”,并有机融合人文资源和山水资源,推出了初心之旅、寻根之旅、生态之旅等多条线路,形成了红色研学、观光旅游、休闲养生的新业态,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,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。

樟溪河旁的活动宣传海报 图源:海曙区人民政府网站

在党委、政府的带领下,有情怀的人们更是“动了起来”。大学生们返乡创业,有人开发出了“AR红色剧本杀”,游客戴上设备即可化身地下党破解密报。年轻人们用3D打印技术复刻革命文物,让红色文创“潮”起来。“红色+”更是随处可见,依托废弃粮仓改造的杜岙美术馆,举办“烽火丹青”红色主题画展,观展的人络绎不绝。茅镬古树公园推出“星空露营+红色故事会”,暑期更是一床难求。

一个个村庄美丽蝶变,一项项荣誉纷至沓来,一批批游客络绎不绝,一户户人家喜笑颜开。章水镇通过持续释放“红色 + ”政策、“红色 + ”产业和“红色 + ”资源叠加效应,使红色资源形成推进革命老区发展的新动能。

红色章水,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,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。它代表着革命老区的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,代表着浙东人民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和自强不息、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。

有时间请到章水走一走看一看,这不仅仅是一次历史场景的确认和缅怀,也是某种意义上向革命先烈的致敬和告慰,是对革命老区人民的支持和鼓励,更重要的是,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汲取到一种持久的深沉的精神力量。

红色血脉永不褪色,英雄土地永远年轻。也让我们共同期待,章水这抹鲜艳的红,在新的时代背景下,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。

宁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基地供稿

撰文:任 凯

编辑:谢 磊

审核:傅 晓

原文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P7YyRFGuqtZ-mhm1RKJqjA